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旅游 > 正文
白俄罗斯二战遗迹警钟长鸣
  • 国内新闻
  • 来源:问我网新闻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5-05-06 17:47:23
  • 4829人浏览
  • 0 人评论

图片说明:莫吉廖夫保卫战烈士纪念碑。

图片说明:哈丁村的雕塑《不屈的人》,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去德国法西斯发动“闪电战”的地方——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要塞以及莫吉廖夫保卫战发生地、哈丁村法西斯屠杀纪念馆等地凭吊的人络绎不绝。

布列斯特要塞因激战闻名

“布列斯特”为白俄罗斯语音译,意为“白桦树”。这是一座饱经风霜的边陲重镇,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法西斯在这里发动“闪电战”。法西斯军队的侵略从一开始就遭到驻守布列斯特要塞的苏联红军顽强抵抗。当德军6月28日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时,布列斯特要塞的激战仍在进行。

1965年5月8日,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1971年,在要塞建造了纪念建筑群,除了方尖碑、长明火外,还有一些反映红军战士的雕塑,其中一尊名为“渴”的雕像,源自一个真实感人的战地故事。敌军每占领一个地下通道和房间,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一位红军战士身负重伤,牺牲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喝口水。战友决定冒死满足他的愿望,可是唯一的水源处在德军严密的炮火监视之下。战友在枪林弹雨下匍匐前进,好不容易用钢盔盛到水,却不幸中弹牺牲,钢盔中的水流到地上……

位于白俄罗斯东部的莫吉廖夫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莫吉廖夫保卫战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最激烈的战役之一。德军仗着发动“闪电战”所获取的暂时优势,猛烈进攻白俄罗斯各大城市,以每昼夜60公里的速度向莫斯科挺进,但是在莫吉廖夫遭到严重阻击。当时,苏联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著名记者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被派往前线进行报道。西蒙诺夫在前线撰写的一首诗——《等着我吧》,深受红军官兵和人民喜爱:“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挨……”西蒙诺夫去世后,亲人遵其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到莫吉廖夫的布伊尼奇战场遗址上。

哈丁,纳粹烧毁杀光的村庄

沿着明斯克至维杰布斯克公路西行,在56公里处有一个向右的指示牌:哈丁。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把人们引向一座纪念馆。1943年3月2日,游击队在哈丁村附近伏击了一小股纳粹德军。德军恼羞成怒,冲进村子,把全村149名男女老少(其中75人是不满16岁的孩子)都赶入一间大草房,然后点燃草房,并在房外架起机枪扫射。149个生命就这样被烧死和枪杀。

卫国战争期间,白俄罗斯有186座村庄被完全摧毁,居民被杀绝。全国共计223万人死亡,占战前白俄罗斯人口的1/4。为纪念哈丁村及被德国法西斯军队毁灭的其他村庄,1969年5月7日在哈丁村遗址上建立纪念建筑雕塑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纪念馆出来向左前方步行约100米,一座黑色大理石雕塑——《不屈的人》矗立在眼前: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双手托着一个即将咽气的男孩,脸上显露着难以抑制的痛苦与悲愤,眼睛里却透射出刚毅不屈的抗争精神。前来凭吊的人们在雕像前默默地敬献鲜花。雕塑的右前方,是那间曾关押村民并被焚烧的草房。旁边的石碑上刻着一段生与死的对话:

“请善良的人们记住,我们热爱生命、祖国和亲爱的你们,我们被活活烧死了。我们请求所有人:化悲痛为勇敢和力量,为了这个世界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为了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有人被烧死。”

在原来的村址上,以几根简单的水泥条还原了村里各家的分布情况,并在“每家”的水泥柱子上刻着家庭成员的姓名和年龄。每根柱子上拴着一只小铃铛,哪怕是微风吹过,铃铛也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意味着“警钟长鸣”,永远不要忘记死难的同胞,永远要为和平与安宁而斗争!

一个集中营杀害20多万人

再往村子遗址深处前行,一个个集中营的模型展现在眼前。1941年7月底,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明斯克周围建立了很多俘虏集中营,并在明斯克市内建立了10万多人的犹太人区。在整个白俄罗斯建立了260个消灭犹太人的集中营,仅在明斯克附近的特罗斯捷涅茨基集中营,就杀害了20.65万人。这比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马伊达涅克集中营死的人少一些,但超过所有其他集中营。

为了降低白俄罗斯民族的繁衍能力,德国军队从白俄罗斯运走2.4万名儿童,把数以千计的白俄罗斯壮劳力运到德国去干繁重体力活儿。很多人死于饥饿和不堪忍受的体力劳动。


游客现在不用登录也可以发布评论啦!

新闻资讯 热点 本地 社会 体育

资讯TMT
  1. 5029社保缴费基数狂涨:穷人不堪重负

    社保缴费基数是一道坎,一般而言,它有两个标准,最高标准与最低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是在最高.